巨龍之口,吞吐天下。東海之濱長江口,是萬里長江與浩瀚東海交匯的壯闊舞臺,更是中國水運聯通世界的戰略門戶。9月24日,隨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“交通基礎設施”重點專項“巨型多汊河口航道韌性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”項目在上海正式啟動,長江口航道管理局以春潮拍岸之勢,開啟了世界一流河口航道建設的新篇章。?
這條承載國家水運“主動脈”功能的“黃金水道”,正經歷著從傳統“維護保通”向“主動防災、智慧適應、快速恢復”的韌性模式轉型升級,長江口航道將以科技之力守護航運命脈,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“黃金水道”通天下 韌性基石穩四方
長江口航道作為長江黃金水道的“咽喉”,守護著長江經濟帶與沿海經濟帶交匯的“命門”。這里千帆競發、萬舸爭流,承載了長江運量的70%以上,是名副其實的國家水運“主動脈”。
2024年,長江口航道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:合計通過總貨運量16.99億噸,產生直接經濟效益222.29億元,拉動GDP增長1714.09億元,有力保障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、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的實施。
然而,長江口航道建設并非一路坦途,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猶如一把雙刃劍。作為巨型多汊河口,長江口航道水域水沙條件復雜、河勢演變頻繁,臺風、風暴潮等極端天氣事件多發,對航道設施構成威脅。據統計,2024年長江口航道全年發布預警信息53次,成功防抗“貝碧嘉”“普拉桑”等多個強臺風侵襲。
今年,經國務院同意,交通運輸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《推進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行動方案》(簡稱《行動方案》)。長江口航道作為長江黃金水道的龍頭,是推動內河航運高質量發展、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的重要組成。根據《行動方案》,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將著力系統提升長江口航道的通過能力及韌性,構建“冗余足、品質優、抗壓強、恢復快”的韌性航道系統。
正因如此,打造長江口韌性航道,既是補齊自身短板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必然之舉,也是響應國家戰略、對標國際一流、為全球河口航道治理提供示范的關鍵行動,更是筑牢國家交通物流“生命線”、服務“雙循環”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。
長江口航道的亮眼答卷背后,是長江口航道人多年的艱辛付出與創新實踐——
1998年至2011年,航道人精誠團結、迎難而上,投身于長江口深水航道一到三期治理工程。在航道建設的13年里,他們如同技藝精湛的工匠,精心雕琢著這條“黃金水道”,最終實現了航道水深從7米到12.5米的巨大跨越,為大型船舶的通航開辟了廣闊天地。2021年,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竣工,航道全長86公里,水深6米,可以滿足5000噸級船舶滿載乘潮雙向通航,由此長江口航道正式形成“北主南輔”的新態勢。
2011年至2024年,航道人始終堅守“水深線就是生命線”的責任理念,將信念化作實際行動,全力以赴做好航道養護工作。在航道維護的13年里,他們不懈努力,兩條航道水深狀況始終保持良好,通航深度保證率達到100%,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了堅實保障,續寫著長江口航道發展的輝煌篇章。
長江口航道人多年的深耕細作,為如今進一步打造長江口韌性航道鑄就了堅實的基礎,也讓這場關乎“黃金水道”長治久安的升級行動,從“藍圖”加速走向“實景”。
主動作為筑防線 創新驅動強根基
“韌性”二字,蘊含著以柔克剛的東方智慧。它不同于傳統的剛性防護,而是追求系統的適應與恢復能力,體現在航道建設上,就是“冗余足、品質優、抗壓強、恢復快”十二字方針。
2024年8月,“長江口韌性航道建設與應用”交通強國試點任務獲交通運輸部批復實施,猶如春風拂過江面,激起陣陣漣漪。
——優化航道體系格局,夯實“冗余”基礎。“穩北槽、深南槽、通北港、研北支”——發展思路勾勒出長江口航道建設的宏偉藍圖。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獲立項,今年內將開工建設;北港航道治理工程的前期研究也已啟動,未來將形成主輔結合、互為備用的彈性通道格局,為航道安全加上“雙保險”。
——保障深水航道暢通,提升“品質”內涵。12.5米深水航道是長江口航運效益的核心保障,更是航道人的莊嚴承諾。2024年,長江口航道管理局創新優化航道維護疏浚新模式,克服資金缺口和臺風、洪水不利影響,全年實現長江口深水航道、南槽航道通航水深保證率100%。繼續探索疏浚土綜合利用新路徑,讓“變廢為寶”的綠色韌性理念進一步落地生根。
——驅動科技創新,賦能“智慧”韌性。長江口航道數字管理系統如同為航道裝上了“智慧大腦”,數據在云端流動,智慧在江口匯聚,傳統航道正在煥發新的生機。
從“深水航道”的建設到“韌性航道”的突破,長江口的蛻變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加固,更是治理理念的跨越。這條“黃金水道”正以更穩健的姿態,守護著“通天下”的暢行,筑牢“穩四方”的根基,為服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,助力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,推進上海“五個中心”建設等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。
一流航道展宏圖 揚帆啟航新征程
風雨兼程,砥礪前行。
8月24日至25日,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、部長劉偉在湖北省調研時強調,要全力打造全流域黃金水道,持續提升干線航道通過能力;堅決守牢安全生產底線,落實各項防汛防災措施,全面提升航道通過能力和韌性水平。
潮涌大江,帆擎新程。循著高質量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的路徑,長江口航道管理局早已繪就藍圖:以3—4年時光為筆,依托南槽二期重大工程,書寫“通航保障能力、整治建筑物耐久性能、基礎設施應急抗災能力”三大韌性航道建設標志性成果;以“打造世界一流河口航道”為核心目標,構建“模范引領型機關、創新支撐型科研、優質保障型企業”三位一體的事業格局,讓更暢通、更韌性、更智慧、更綠色的現代化河口航道體系,在長江入海口漸次成型。
重大工程為基,錨定韌性目標。南槽二期工程快馬加鞭,北港治理研究全力推進,航道發展規劃與長江口綜合整治、上海港總體規劃緊密對接。每一個項目都是通往未來的基石,每一次努力都在為長江口注入新的活力。
科技創新為魂,匯聚攻堅合力。產學研用平臺匯聚智慧力量,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。在這里,創新不是口號,而是每天發生的實踐;技術不是冰冷的工具,而是服務發展的溫暖力量。
資源整合為翼,優化發展布局。“一核心、三基地”的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。局機關作為中樞核心,統籌全局;河口中心壯大科研實力;橫沙基地推進智慧管理;外高橋基地優化服務保障。四個支點,撐起長江口航道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初心如磐,使命在肩。
“水深線就是生命線,廉潔線就是生命線”——這是長江口航道人不變的承諾;
“打造更暢通、更韌性、更智慧、更綠色的世界一流河口航道”——這是長江口航道人共同的夢想。
南槽航道治理二期工程已獲立項并將于年內開工,北港航道治理前期研究已經啟動,“巨型多汊河口航道韌性提升關鍵技術與應用”國家研發計劃項目正全面推進……征途向海,未來可期。我們仿佛看見,一條更具韌性、智慧與綠色的長江口航道,如蛟龍入海、騰躍東方,為交通強國建設注入磅礴偉力。
來源:中國水運報